七彩假期注入“心”能量:湖北师大青青萌芽实践队定制“幸福课”

“当我感到孤单时,我会……”在阳新县排市镇明德小学的教室里,孩子们正认真地在小卡片上写下应对“放学回家只有我”时的心情与办法。这不是一节普通的暑期托管课,而是湖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“青青萌芽”实践队响应“湖北省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”要求,为孩子们精心设计的“幸福与健康”系列课程。

自7月14日起,入选2025年湖北省“爱心托管班”七彩假期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团队的“青青萌芽”实践队,在阳新县排市镇明德小学的“爱心托管班”中,结合项目提供的课程资料,创新推出了一套涵盖15个主题的“幸福与健康”特色课程。这套课程旨在突破传统托管班的“看护”功能,重点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、生活技能与品格塑造,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“心”能量,也为“七彩假期”在基层的深化落实提供了生动样板。

精烹“心灵营养餐”:15门课靶向留守儿童成长需求

“青青萌芽”实践队服务的对象是明德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,他们多为留守儿童,暑期缺乏父母陪伴,在心理健康、情绪管理、人际交往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存在普遍需求和潜在缺口。正如陈绪明校长所言:“我们这里的孩子,父母大多在外务工,心理健康很容易被忽视。队员们带来的幸福与健康课程,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。”这正契合了“七彩假期”项目关爱留守儿童、促进全面发展的初衷,“青青萌芽”实践队的做法是对这一内涵的深化和升级。

“幸福与健康”课程体系的核心理念,是基于儿童当前心理状态,促进其健康发展,全面提升其幸福感、心理韧性、生活技能和健康品格。围绕这一理念精心设计的15个特色专题各有侧重:“幸福知多少”、“多元的我”、“寻找超级英雄”、“会说话的情绪”、“压力管理小能手”、“生命时光机”等课程,着力构建孩子们健康的心理基石;“我的时间我做主”、“对抄袭说不”、“健康的人际关系”、“真正的好朋友”、“公共卫生小卫士”等课程,则突出实用性和未来生活能力的培养;同时,“价格猜猜猜”、“零花钱去哪了”、“家庭支出体验”等专题,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父母不易,连接家庭情感——这在父母普遍外出务工的乡村留守儿童群体中,具有尤为特殊的意义。

“幸福与健康”课程摒弃枯燥的讲授说教,通过情景模拟、游戏互动、角色扮演、小组讨论、手工制作、绘画表达等丰富形式寓教于乐,让每位学生都能乐在其中。在“幸福知多少”课堂上,孩子们在自己绘制的“幸福树”上写下幸福点滴,并踊跃分享,提升了对幸福的感知力。在“寻找超级英雄”课堂上,孩子们响亮地回答着喜爱的英雄,认真列举心中英雄应有的品格,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健康的价值观。

播撒“心”希望:赋能成长,升级托管,助力乡兴

“幸福与健康”课程的影响是多维且深远的:对学生而言,它帮助留守儿童构建积极心态,掌握生活技能,树立正确价值观,显著提升了面对未来的心理韧性和综合素质,切实改善了暑期生活质量和幸福感;对“七彩假期”项目而言,“青青萌芽”实践队以模范标准自我要求,有力推动了“爱心托管班”从基础看护向高质量素质培育营的升级,丰富了项目内涵,增强了服务效能与吸引力;对高校社会实践而言,它生动展现了湖北师大物电学子学以致用、服务社会、关爱弱势群体的责任担当,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、服务地方发展的鲜活实践,亦是物电学子“自强不息、尚诚厚德”精神风貌的真实映照;对乡村振兴而言,关注乡村儿童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,是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、培育未来乡村建设者的关键举措,为乡村教育振兴探索了“扶志”与“扶智”有机融合的创新路径。

幸福种子悄悄萌芽,静待花开

在明德小学的教室里,“幸福与健康”课程的温暖仍在延续。 当孩子们踮着脚尖,用蜡笔在画纸上一笔笔勾勒心中的“幸福星球”时,那些关于如何爱护身体的健康认知、如何感知美好的快乐能力、如何挺直腰背的自信底气,正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,在稚嫩的心田里悄悄扎根。他们画里的太阳总带着笑脸,云朵会变成棉花糖,而自己永远站在星球中央——这不是天真的幻想,而是种子破土时最鲜活的模样。

“青青萌芽”实践队的25天支教时光,像一阵恰逢其时的春雨。或许无法立刻催开满园繁花,却用每日的陪伴、每堂课程里的耐心引导、每次互动中的真诚鼓励,为这些种子浇足了生长的养分。那些被倾听的小烦恼、被肯定的小想法、被呵护的小梦想,都在悄悄转化成孩子们心里的光。

支教的脚步会暂时停歇,但埋下的种子从不会停止生长。愿这份浸润了温暖与力量的养分,能陪着明德小学的少年们慢慢长大:当他们遇到风雨时,记得曾被教会“健康是铠甲”;当他们感到迷茫时,想起画里那个自信站在星球中央的自己;当他们未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时,始终带着感知幸福的能力。

时光不语,静待花开。这大概就是支教最动人的意义——用短暂的陪伴,为长久的成长播下无限可能。(通讯员:李承霖)